“天选”之种 太空出差!

时间:2023-06-07 【字号:

近日,乘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顺利登上太空,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次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此次遨游太空,神舟飞船携带了一份来自保利中轻所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国食品院CICC)的“包裹”。中国食品院CICC 保藏的7株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的功能微生物菌种历经重重筛选,进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正式开启航天之旅。

何为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细胞组织等生物材料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的微重力、高能粒子辐射和交变磁场等地面难以模拟的特殊环境,诱发生物材料产生基因突变,返回地面后经过科学家多代筛选培育,以期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我国早在1987年就已经开始进行航天育种的探索,目前相关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由于成本高、资源有限,航天育种仍“一票难求”,不仅申报单位的育种项目要通过层层评审,遨游太空的种子本身也必须经过严苛选拔。可以说,获得太空之旅资格的种子可谓是“天选”之种。

“天选”之种如何炼成?

2023年3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通过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的机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搭载实验材料。

作为拥有1.3万株高质量、性能优良的国家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机构,中国食品院CICC团队持续开展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资源挖掘与评价相关研究,致力于为中国传统发酵食品正名,强化中国传统食品的文化自信。近年来,中国食品院CICC将目光聚焦在生物育种上,而航天育种是生物育种的“国之利器”,搭载公告发布后,CICC团队迅速为申报搭载CICC菌种做足预研准备,提交传统发酵食品功能微生物菌种的搭载申请。经过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遴选,CICC保藏的7株菌种因具有产功效物质、发酵特性优良、具有抗逆性等功能特性,在白酒、乳制品、发酵茶等领域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最终脱颖而出,入选神舟十六号飞船的搭载实验项目。

中国食品院CICC保藏的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菌种

目前,7株菌种正乘着神舟十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待菌种随飞船返回地面后,CICC团队科研人员将依托高通量单细胞技术,靶向筛选高产功效物质等突变菌株,系统开展菌种特征代谢产物分析和功能性评价,建设中国传统特色酿造食品用微生物突变菌株库,实现对选育菌种资源的长期、规范和安全保藏。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我国食品发酵及益生菌领域,实现功能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高效选育和产业化应用,提升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科研人员对菌种进行筛选试验

“小菌种”有“大能量”

成为“天选”之种非一日之功。小小的菌种,浇灌了中国食品院CICC几十年的汗水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近年来,中国食品院CICC紧密围绕国家微生物种质资源战略需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强化科技属性,努力提升资源的储备和开发能力,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菌种名单和菌种库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起,中国食品院CICC团队开始“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的研究工作。10年来,团队通过走访30余个省市,摸清祖祖辈辈食用的发酵食品中菌种的安全使用历史,在国内首次发布《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建立我国首个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牵头承担了2项食品微生物分析方法的国际标准制修订、参与10余项相关项目研究,组织全球食品微生物科学家开展研究,努力让更多中国食品走向国际;推动中国菌种写入第三版和第四版《IDF发酵食品中经安全性论证的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通过艰苦攻关,成功构建了全球领先的微生物菌种鉴定分型技术体系、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技术模型,为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研人员在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调取菌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下一步,作为保利集团科技创新板块中重要一员,保利中轻所属中国食品院CICC将系统应用生物育种技术,构建优良突变株研发创新技术体系,建设中国传统特色酿造食品用微生物突变菌株库,选育一批关键功能菌株并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面向白酒、乳制品、发酵茶、面制品和泡菜等传统特色酿造食品领域,开展功能菌种的高效选育和产业化应用,不断为提升我国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贡献保利力量。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